学校公告:
 

学校概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长寄语 > 正文

李大春同志在2011年9月武汉14中召开的全省课改课题现场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2-06-11来源:办公室作者:阿木阅读量:

创新,为江中课改给力

——江陵中学课程改革工作汇报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历史的荆州,因三国文化而闻名于世;现代的荆州,因文化教育而大放光彩。创建于1958年的江陵中学,在众多名校之中独树一帜,在荆楚大地享有盛誉。19849月,江陵中学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108所重点中学之一;200312月,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55月,《湖北教育》对湖北省高中综合办学实力进行排名,江陵中学位列全省50强第15位。

近年来,江陵中学十分注重科研强校战略。2009年暑期,全省启动高中课程改革,江陵中学抢抓机遇,主动承担了“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任务。项目实施两年来,学校开拓进取,在项目实验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创新”。

 

一、思想创新,引领课程改革的方向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和学校发展。能否正确地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是能否顺利推进新课程实验的一个重要前提。作为荆州区唯一的省级示范高中,江陵中学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课程改革急先锋的角色,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以创新的意识和超人的气魄,中流击水,为荆州市乃至湖北省高中课程改革提供范例。

1.全面规划,明确课程改革的路线图

任何一项成功的改革,都是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发端的。先期课改省份的经验启示我们,没有宏观的科学决策,课改工作就可能流于形式甚至走进死胡同。有一句调侃这样说:先改的风风火火,后改的不温不火,没改的隔岸观火。因此,我们学校把统一思想作为课程改革工作的第一步。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123——一个方针,两个原则,三个观念。

一个方针: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我们认为,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人才目标、课程开发、教学评价及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点上发力是必要的,但如果局限于某一点,则是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

两个原则: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江陵中学严格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此前提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大力推进选课走班制度。

三个观念:新课程、新教育、新江中。新课程是契机,新教育是理念,新江中是目标。我们唯愿抓住新课程实验的大好契机,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机制,实现江陵中学发展历史上的新跨越。

在“123”课改思路指导下,我们召开了新课程实验推进会,围绕打造全省一流优质品牌高中、创建全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的办学目标,力求在课程的建设与管理、课堂的建设与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管理、教师学习成长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以及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等六个方面有较大发展与创新。

我们的第一轮课程改革工作,主要围绕“四个三”计划展开。

第一个“三”即精心编制三个读本:《www.manbet3.net 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汇编》、《www.manbet3.net 新课程实验教师指导手册》、《www.manbet3.net 新课程实验学生行动手册》。

第二个“三”即重点寻求三个突破:教师培训与成长方阵、有效课堂实验与构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

第三个“三”即集中研究三个课题:“我的精彩教师生活——课程执行力研究”,“我的精彩教学课堂——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主题教研)”,“我的精彩校园生活——学生自主发展性德育研究”。

第四个“三”即预期达成三个目标: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教师学习化组织与成长方阵形成(学习型组织建设),学生发展与教师提高(课程执行力)

2.校长引领,提升学校的课程执行力

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学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进程。

李大春就是这样一位好校长的典型。江陵中学实施新课程实验以来,李校长始终以学校课改为已任,带领江陵中学党委一班人,析校情、学政策、开讲座、写文章。作为武汉大学特聘教育硕士生导师,李校长充分发挥了学术引领作用。他观念独到,提出了“非功利化的理想教育”和“特色教育”的办学思想,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思考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他率先垂范,先后撰写了“我所理解并希望的教育”8篇系列文章,引导全校教师统一思想,明确课程改革的时代意义;他独具慧眼,认真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敏锐地提出“重能力”“重生成”“重价值”的新课程观,引导教师及时准确把握时代脉搏。

课程执行力,是课程改革最核心的推动力量,校长的引领,是一种示范,更是一种标高。

3.建设提速,为课程改革开辟绿色通道

课程改革是触动根本的大工程,课程资源的开发、网络平台的建设、实践活动基地的开辟,没有资金的支持是行不通的。近几年江陵中学正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为了认真落实湖北省课程改革相关要求,想千方设百计改善办学条件。2010年暑期开始,学校先后筹措资金近80万元装备了通用技术教室,开辟了“课改理念走廊”“师德文化走廊”和“党建知识走廊”等,为深化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开齐开足课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管理创新,规范校本教研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全盘战略中,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是辩证统一的。当前,一些学校未能很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或者在整体推进中存在着行政执行力偏低的现象,或者在重点突破方面存在着行政化偏重的现象。为了提高管理实效,两年来,我们在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通过整合处室、建立平台、改变评价、健全制度,为重点推进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整合处室,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为教研与学习提供保障

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必须整合教学与教研资源,形成抓教学科研的合力。但事实上,由于教务与科研的分设而造成职责不清、岗位不明、扯皮推诿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先后合并了相关处室,建立了德育中心、科教中心与校务服务中心。尤其是教务处与科研处合并以来,科教中心人员形成了富有战斗力的教科研团队。这样,学校集中力量抓教学、抓课题、抓大事的力量足了,围绕教学抓课改的意识增强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矛盾不存在了,处室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少了,干部之间共谋教学大事的局面多了,特别是学校教学管理与课程执行力明显提高了。

2.建立平台,拓展教学服务领域,为教研与学习提供空间

学校科教中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智慧大脑”与管理中枢神经。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有效发挥教学管理的功能,我们提出了“芯文化,新视界”口号,把计算机、网络、模块、程序运用于教学科研管理,在科教中心建立了“教学秩序调控平台、课堂教学设计平台、教学检测评价平台、教师成长考核平台、学生学籍管理平台”等五个信息化平台。高质量的管理,促进了教学与科研、学习与管理的一体化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学教研模式、评价手段不断更新,电子备课、头脑风暴室、QQ教室、教师博客、教师论坛、杏坛空间等教科研与学习交流等新形式不断涌现。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使学生参与更加便捷;基于电子资源的研究,使教师视野更加宽广;基于信息平台的管理,使教科研过程更加规范。

3.改变评价,提升教学服务水平,为教研与学习提供动力

教师教研、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和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两大难题。为此,我们在两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方面,我们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变只看“到不到”为注重“为不为”, 变只图“走过场”为必须“搞研究”,变关注“做不做”为评价“好不好”,变“重课堂轻教研”为“既重课堂更重教研”。

另一方面,我们坚持实行“三评一奖”。一评教研活动有无明确的主题(主题教研),二评教研活动有无文本成果(教研活动案),三评教研活动成果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探究案),由此开发出“主题教研”的系列物化支撑:“主题教研活动案”“课堂教学探究案”“教学复习检测案”(三案)。同时,转变方式,实行“捆绑式评价”,将个人表现与教研组、备课组的表现结合起来。重实效与重奖励的评价机制,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4.健全制度,强化教学服务质量,为教研与学习提供支撑

在实践中,我们围绕有效教学与主题教研共制定了十二项制度,其中《www.manbet3.net 推进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要求》(简称18条)《www.manbet3.net 有效课堂管理基本要求》(简称35条)是学校课改的路线图。“基本要求”明确了教师成长与有效课堂两大目标,突出了教科研领先这一大战略,强化了把教师群体建设成学习型组织、把教研重心下移到课堂、把问题提升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把能力作为发展的核心、把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等五个方面的认识。同时,我们制定了《江陵中学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江陵中学集体备课制度》《江陵中学教纪巡查制度》《江陵中学学情调查制度》《江陵中学推门听课制度》及“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区评学校”的“三评”制度。

对集体备课,我们要求以“学情分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为基本流程,并要求以电子文稿形式上传教学设计(科教中心“课堂教学设计平台”)。

对教研活动,我们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为目标,探索建立了“主题教研”的十二个基本流程:征集问题—确立主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设计观察表—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二次设计—形成意见—撰写案例—跟进创新。我们还以“等级积分”“捆绑管理”为基本形式,改革教研活动评价制度,要求每一次教研活动做到“四有”: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有一个完整而规范的流程,有一套过程记录和分数评价表,有一名校级领导蹲组。通过“等级积分”提升了教研的质量意识,通过“捆绑结帐”强化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科学而全面的评价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行为,提升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境界,完成了教师从自发到自觉的行为转变。

 

三、文化创新,提升校园文化的功能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作为学校的核心文化,课程文化与教研文化有其独特的意义。事实证明,离开文化的教育教学是不存在的,有丰富文化滋润的教育教学才是生动的、有生命力的。

1.重学生发展的学校文化,为课程改革开启大道

“新课程,新教育,新江中”的办学实质,就是追求教育的“本源、本质与根本”,“三本”思想的共同指向是重学生发展、重学生学习、重学生成人的教育。而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正是江陵中学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实践主题。新的人才观和教学观,为新课程实验提供了不竭的资源。因为我们始终抓住了三维目标,抓住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抓住了能力提升这一关键,抓住了学得好不好这一根本,所以我们的课程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教学相长、知能并重的理想在主题教研中得到了具体而微的演绎,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有效课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发。

2.重能力生成的课堂文化,为课程改革提供平台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核。“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得以创新。课堂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学生生成的能力。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现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径。为了将“以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理念具体化,我们提出了“五个为什么”的有效教学思路——

基于问题意识的主题教研,多问“为什么”;

基于问题情境的课堂教学,抓住“为什么”;

基于问题解答的个别学习,回答“为什么”;

基于问题分析的教学评价,解决“为什么”;

基于问题归纳的教学小结,反思“为什么”。

“五个为什么”是将“为什么”贯穿于传统教学中的备、教、批、辅、考以及反思等各个环节,并在每个具体环节中,形成有逻辑关联的“问题序”。“五个为什么”的教学思路,是站在“以能力为重”的高度,重构教学理念,把“问题意识”与“探究方式”作为教与学的最核心要素,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使能力随问题而升。

“以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是在“五个为什么”的问题探究中,实现校本教研、课堂教学、个别辅导、检测评价与教学反思的效益最大化。

3.重问题意识的教研文化,为课程改革打造亮点

要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必须生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课堂,必须预设“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教学探究案。我们在各备课组推行“主题教研”活动,学科教研得到规范与创新,“主题教研”成为了学校新课程实验的一个亮点。

“主题教研”模式的魅力,在于它不但根据教学需要生成问题,而且通过同伴互助解决问题。

“主题教研”模式的价值取向,基于五个方面的目标诉求,即教师资源的整合,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师素质的提高,教研文化的生成。

“主题教研”模式的主题或问题,在于以下六个领域,即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

“主题教研”模式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即列出问题序,确定集备主题,同伴交流发言,专家归纳引领,形成文本案例。

 

四、学习创新,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1.业务学习,是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关键的、最活跃的因素。过去的经验表明,学校变革,最大的动力来自于教师,而最大的阻力往往也来自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实验的成败。为此,我们把转变教师的思想与提高教师的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

一是以“四个梯级教师方阵晋级”为机制,打造教师敬业团队。我们把全校教师分为四个方阵——青年教师成长方阵,中年教师创业方阵,中青年教师建功方阵,老年教师立业方阵。按年龄、学力、教学科研能力和课程执行力进行排序,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晋级。

二是以“‘千日破关’强师行动”为抓手,强化教师综合素质。“千日破关强师行动”是指以三年(千日)为周期,以突破“教育理念更新关、信息技术运用关、教学能力提升关”(破关)为基本目标,通过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三是以“12345工程”为重点,培养青年教师骨干。其主要内容是,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完成如下学习任务:写10篇教学反思,编辑20篇教育博客,读30篇精美文章,执教或听评40节有效教学课,做500道学科习题(高考题)。通过每年5月底的“中青年教师能力水平测试”(师生同考),认证教师学力水平和综合素养,为选拔教学骨干和培养后备人才打基础。

2.教学能力,是校本教研与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学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学校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学生成长,为了提高质量。所以,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是认真抓课堂教学。从2010年开始,每年4月,我们都将组织“读好书上好课练好功”竞赛活动。其中,以“我的精彩课堂”为主题的“上好课”教学竞赛活动,向45分钟要效益,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要质量,充分体现了教学观念的转变。

二是认真抓“教师业务档案”的建设。我们把教师业务档案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档案建设,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不断自我提高。

3.激励机制,是校本培训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

一是评价制度。我们以“书香校园”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了评价机制,把教师读书行为,纳入到教师业务评价体系。

二是引导制度。我们鼓励教师创新,鼓励教师出名,鼓励教师出书。把在正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作为职称晋级申报的重要依据。

三是资助制度。我们在学习培训上舍得花钱,舍得用人,积极为教师搭建良好的平台。

 

新课程如一阵春风,给江陵中学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清新的气息。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课程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新课程的设置,为主题教研的开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牢牢抓住“以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课堂、“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有效教研以及“以成才为主线”的学习型组织建设,大胆前行,一路放歌。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为教育,为孩子,为明天,我们探索,我们无悔!

 

 

 

 

 

 

 

 

2011910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