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宋东映工作室 > 正文

高中历史如何进行探究教学设计 ——以《两种文明的碰撞:鸦片战争》探究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17-03-05来源:作者:阅读量:

高中历史如何进行探究教学设计

——以《两种文明的碰撞:鸦片战争》探究设计为例

 宋东映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基于以上概念,探究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应是史料教学和问题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我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提几点思考。

一、探究可行性分析

1、学情分析

《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相关史实,在高中必修一第三单元学习了英国责任内阁制,基础相对较好,史实基本具备,但学史兴趣不浓,能力方法不够,历史情感尚缺,因此应避免基本史实简单重复,侧重分析能力和历史情感的培养。基于以上分析本课有较高的可探究性

2、教材重构

为避免重复学习,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是十分必要的。鸦片战争让中国被动地接受了现代文明的洗礼。所谓被动,现代文明是用一种野蛮、暴力、不道德的手段强行闯入中国,因而遭到了相对落后的中国本能的抵抗。所谓洗礼,我们应该看到,鸦片战争客观上使中国接触到了近代文明,走上了近代化发展的道路。因此,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基于此,本课的立足点设计为:两种文明的碰撞。

3、教学过程概述

高中历史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而是感知、探究、认识客观历史的过程。在用足教材的同时,必须引入补充材料,设计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贯彻新史观,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本课拟通过“触摸历史-演示历史-神入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五个环节实现探究式教学。

触摸历史环节用三幅图片创设情境:谢晋导演的电影《鸦片战争》片头的警示语、鸦片战争前圆明园远瀛观复原图、鸦片战争后圆明园远瀛观残迹,形成强烈对比,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由此导入新课。

演示历史环节由学生来讲述鸦片战争的经过,英雄人物,重大事件,历史小故事,签订条约等等,充分信任学生,将主动权交予学生。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教师略作点评和总结,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谬误,用一段配乐动画短片展示两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史实,帮助学生形成较深刻的直观印象。

这两个环节都不是探究的主体部分,仅用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情境,整理进行探究的背景知识,引出本课神入历史-总结历史-反思历史三个探究环节。

二、探究问题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必须解决探究什么,用什么探究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本课精心设计三个探究,探究一,神入法探究鸦片战争的背景;探究二,小组合作探究鸦片战争的危害及性质;探究三,设计认知冲突全面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多提供些史料,少填鸭些结论”,用教材史料和补充材料作为探究的依据,实现教学目标。

1、神入历史——基于教学目标的设计。这一探究环节的目的在于解决知识能力目标中鸦片战争的背景问题。以往学生在学习鸦片战争的时候,总是站在中国落后挨打的立场上,此时引导学生站在英国的立场上进行分析,学生有很强的新鲜感,乐于探究,从探究的效果来看,学生能够理解决定国家对外政策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进而从英国、中国、世界三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探究环节:有人说,鸦片战争只是9票之差的偶然,正是这9票之差改变了中国历史以致东方历史的走向。那么,“假如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否会同意发动鸦片战争?”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英国责任内阁制,因此运用神入教学法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进行体验和探究。神入历史不是简单假设,个人的立场和态度是和他的具体身份、地位、处境和认识相联系的,因此由教师提供三组材料:英国对中国的单相思、英国与中国国情对比、19世纪的全球形势,让学生不仅主观上神入历史,客观上也神入历史,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

材料一:200多年来,英国先后6次尝试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都以失败而告终。多媒体突出关键信息,设置三个问题:1、两百多年来英国为什么不远万里,坚持不懈的来到中国?2、英国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3、英国该怎么办?教师引导学生立足史料分析探究得出结论,从而推测英国可能采取的三种方式:不再通商?这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不符。接受中国封建礼节?此时英国已经是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动战争?有可行性。

进而展示材料二: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英国同是耕与织的四幅图片。此时,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一台使用蒸汽动力的纺织机相当于200台中国旧式织机。欧洲人眼中,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的巨人。而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已经迅速上升成为世界工厂。学生据此得出结论,如果发动战争,英国有较大的胜算。

 

材料三:19世纪前夕的英国东方殖民体系图。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在这种形势之下,打开中国的大门是英国的最佳选择。

通过三组材料,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学生分析出英国需要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有战争的胜算,英国要在世界争夺更大的利益,因而得出结论:如果你是英国首相,你是否同意发动鸦片战争?YES!从而完成第三环节神入历史,解决了教学目标中鸦片战争的国际国内背景和英国发动战争的目的问题。

2、总结历史——基于史学方法的设计。历史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讲究有一份史料说一分话。历史不是主观臆测,不是歪曲客观事实,因此要让学生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历史观点。这包括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整理史实的能力,二是提炼观点的能力。

这一环节将主动权交予学生,由学生在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知识的基础上,总结两次鸦片战争带来的战乱和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总结中国在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国土资源、文物古迹四个方面的损失。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整理汇总。进而引导学生通过中国的损失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

教师也可以通过四个小组竞赛的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外部刺激,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总结出鸦片战争给中国在政治权益、经济权益、国土资源、文物古迹四个方面带来的损失,进而分析鸦片战争的性质——英国的侵华战争;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历史的转折——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反思历史——基于思维能力的设计。在学生旧有的观念中,鸦片战争就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正是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导致了文明古国——中国近代的落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走进鸦片战争,更要走出鸦片战争,在更大的视野范围来考查这一历史事件。教师提供材料:马克思为什么对中国给予的是有条件的同情?为什么说接踵而来的是解体的过程?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负面效应正在消退,而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激发思维碰撞,进而提供材料,引导学生思考。

材料一:新世界对旧世界的冲击。由此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发展的资本主义。材料二——材料四:冲击下中国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外交观念上逐渐摆脱盲目自大的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建立近代外交;在经济上,战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观念上,由盲目排外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一系列变革。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与现代化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最后,用大清帝国的总税务司英国人赫德的一段话结束新课:“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但我们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不相信单靠一根筷子可以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根筷子——实力。”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三个探究,引导学生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体会到在两种文明的碰撞中,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在接下来的历史发展中,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三、探究效果评价

任何教学方法的采用都只为了一个目标——学生,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应该采纳,而是否有利于学生只能通过教学的效果来评价。通过本课五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认为能够取得以下方面的教学效果。

1、知识与能力的落实

史实是历史教学的基础、掌握史实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讲述、演示、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掌握了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危害、影响等基础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的落实。

2、过程与方法的提升

通过大量史料的研读,培养了解读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仅仅停留在史实的基础之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点的主线,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挖掘课程内容的深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剪裁,通过补充史料、名家论述、甚至现实新闻来帮助学生搭建感悟历史智慧的平台,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真正拥有历史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中国近代史既是山河破碎、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又是中国社会新陈代谢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反思与进步是在遭遇到极大的灾难后产生的,这个进步并不是西方殖民者的主观动机,而只是客观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西方罪恶的殖民扩张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更应该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痛定思痛,分析灾难产生的原因,总结教训,探索新道路,开辟新局面的努力。从而学会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来分析历史问题。

小结

探究式教学在近年的课改实践中成为流行的课堂模式。是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用于探究教学?是否就是将问题抛给学生来解答?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笔者认为,在进行探究教学设计时,必须首先进行探究可行性分析,了解学生,深挖教材,重构课堂,才能进行探究设计。其次,探究问题的设计不是多提问题、提课本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而是要基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学习方法的提升、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有思维含金量的问题。高立意、清线索、重引导的设计1-3个探究问题。再次,要及时对探究效果进行考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二次备课,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高中)[M].武汉:湖北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项目组2011;7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49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