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宋东映工作室 > 正文

关于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7-03-05来源:作者:阅读量:

关于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宋东映

摘要:探究教学是当今高中课堂的流行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的探索、认识、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如何设置探究的问题,如何提供探究的材料,如何实现探究的有效、高效,是值得历史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历史;探究教学;思辨性;有效性

探究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的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P7

基于以上概念,探究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应是史料教学和问题教学两种教学方法,在新课改背景下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开展探究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能力,我想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提几点思考。

  1. 关于探究什么

历史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一堂充满活力,充满神韵的历史课必须有思辨性,才能激发学生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那么学习的方向是什么,这是教师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高中历史课,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因而更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史观、文明史观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习历史为现实服务。因而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以问题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必须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能够在教科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是没有任何探究意义的。

比如,高二学生学习选修一《日本明治维新》单元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19世纪60年代,同样是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国,同样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改革教育,为什么30年过去,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的中国和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却形成如此不堪的战局?为什么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明治维新却成功了?

再比如,高二学生学习必修三《中国古代的科技》一课时,基于高一学习的基础,我们学习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学习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学习了宋代儒家思想和书画艺术新发展,而现在又学习了宋代科技的成就,那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宋朝“积贫积弱”,为什么经济、文化、科技还这么发达?北宋究竟真的“积贫积弱”吗?

从实践的效果看,通过提出带有认知冲突的思辨性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方向,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学习的过程,实现探究教学和生成教学的目的。

  1. 关于用什么探究

光有问题还不够,没有相关的史料,学生的探究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历史教学要以内容鲜活生动的历史知识为背景,有针对性的创设历史情境,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思考的依据。这种历史情境创设的来源就是史料。史料有很多种: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历史记录、历史著作、文献汇编、影视资料、文艺作品等等。而在高中历史探究教学中能较方便使用的是实物图片史料、文字材料和影视资料。图片和视频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能够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使历史教学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再现原本抽象的历史事实;而文字材料和表格材料更能体现历史的思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我在讲授高一历史必修一《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课时,分建国、治国、强国、实质四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运用了大量的图片、音乐和视频作为创设情境的史料。用一段一分半钟的PPT动画展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几幅油画作品,配以生动的字幕:“1775419日清晨,枪声打破了绿色田野上的宁静,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1776年寒冷的圣诞夜,华盛顿率兵度过飘着浮冰的特拉华河,向黑森雇佣军发动突然袭击”……这样的史料呈现使学生迅速的进入了历史情境,体会到美国建国的不易,因而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政治制度捍卫独立战争的果实。

在讲授美国联邦制度三权分立原则的时候,则使用了大量文字材料:奥巴马政府财政预算案、历届美国总统弹劾案、奥巴马政府法官任命案。通过文字材料让学生冷静思考和分析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者之间的关系。

 当然,在史料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一个有用的原则,材料不是多多益善,必须具有可靠性和典型性,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历史思维能力,但还很不成熟,教师材料的选择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史料和史料的呈现方式,才能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完成。若是时间充分,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史料,这时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一同对搜集的史料进行鉴别和分类,保证探究教学在可靠史料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培养学生鉴别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

比如,在高一必修二讲授《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课时,我留了一道作业: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要求条理清楚、史论结合。一个星期后,作业交上来,绝大多数同学认真完成了作业,并有相关史料作为依据。有学生引用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关于协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内容,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夺来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再比如,高二选修一讲述《1861年农奴制改革》时涉及克里米亚战争,我要求学生回忆必修一《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相关内容,搜集资料,下次课回答:克里米亚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学生通过两天时间的准备,引用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资料、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相关内容,说明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欧洲列强将注意力转向东方。

  1. 关于教学的有效性

探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换而言之,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三个指标就是:学习效率、学习体验、学习结果。传统教学强调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新课改背景下,双基成为教学目标中的一维——知识与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掌握“双基”,是探究教学是否有效的首要指标。因此,探究什么,用什么探究,都必须围绕双基进行设置。新课改强调探究、强调生成,而生成则伴随着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习是生气勃勃、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冷漠呆滞,这些就是学生的学习体验。探究的问题能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史料的呈现能不能创设生动、激疑的学习情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体验。高中的学习是注重学习结果的,这个结果主要体现在学业成绩上面。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注重的是智慧。好的学业成绩的取得不是靠死记硬背、机械操练获得的,而是靠创造性的思维获得的。探究教学恰恰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综上,探究教学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的主流,真正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探究教学理论与实践(高中),湖北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项目组

2、齐健,《走进高中历史教学现场》,首都师大出版社,2008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