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宋东映工作室 > 正文

论高三历史专题化课堂教学——以《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为例》

发布时间:2017-03-05来源:作者:阅读量:

论高三历史专题化课堂教学——以《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为例》

作者:宋东映

摘要: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育”的背景下,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化课堂教学必须注重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教学程序的科学性,教学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 高三历史  专题化  课堂教学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的历史”,一堂成功的历史课也必须具有思想性。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设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由三个必修模块和六个选修模块组成,都属于专题史。而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在教材专题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整合与开发,挖掘有思想性的专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能力。

一、专题的选择——教学目标的方向性

从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看,“社会转型”一直是命题者比较重视的内容,然而,“社会转型”内容则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难点之一,因而“社会转型”的问题就是高三复习的重要专题之一。对于中国史而言,鸦片战争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转型时期,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受到了近代工业社会的冲击,中国开始被动的做出了一些改变,适应资本主义的冲击。在今年的高考中,据不完全统计有以下5道考查鸦片战争前后的社会转型这一专题的主观题:广东卷39题、天津卷13题、四川卷第37题、山东卷28题、全国卷41题。学生掌握分析某一阶段的社会转型后,可以按同样方法分析其他时期的社会转型,以此为选题思路,笔者在2012年湖北省历史教学年会上执教了《从落日的余晖到痛苦的初变——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一课,请各位同仁探讨。

二、问题的设计——教学程序的合理性

两次鸦片战争这一历史时期,从阶段特征上来说,一是具有转折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具有发展性,中国在阵痛中转型,开始走上近代化发展道路;三是具有世界性,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以此为基本思路,设计四个环节:(1)由于是复习课,基础知识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完成。因此先由学生思考:学习两次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并要求说明理由;(2)然后选择三个角度进行探讨,一是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二是从十三行到开埠通商,三是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3)接着讨论升华:如何理解“从短期上讲,(鸦片战争)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隐退,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4)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有人用孵小鸡来比喻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如果说传统社会孕育的新的经济和思想因素是鸡蛋里的胚胎,而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是鸡蛋的外壳的话,将有三种可能:一、不需要任何外力,胚胎自然发育成熟,破壳而出;二、蛋壳太厚了,必须要有外力帮助才能破壳;三、胚胎太弱了,无法发育成小鸡,需要一枚新的鸡蛋。”你认为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属于哪一种?为什么?

在历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课堂教学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愿景氛围下,似乎形成了一种令人眩晕的教学场景——不知所云的互动、游移离散的辩论、华丽彩排的包装、眼花缭乱的手段等等。这些都脱离了历史教学的魂魄——鲜活的学科知识以及学科体系之内所潜藏的厚重、深刻、哲理。专题化教学恰恰可以从历史教科书入手,整合教科书内容,挖掘史料的思想性,提炼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探究性问题。

三、史料的运用——教学材料的合理性

一方面,一定意义上“历史学即史料学”,见微知著、史由证来、论从史出,要让学生理解历史必须介绍史料;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强调在阅读史料的过程中体现历史思维,即“联系”、“质疑”、“批判”、“推理”、“反思”等思维能力。在第二环节中,用三组精心选择的材料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前后的变化。继而设计问题:为什么说鸦片战争的正面效应在逐渐增长?形成对学生旧有的鸦片战争是英国的侵华战争,使中国开始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这一观念的强烈冲击,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

【一、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

    清初崇德元年设蒙古衙门,崇德三年改为理藩院。顺治十八年,设录勋、宾客、柔远、理刑四司。乾隆二十六年增设徕远司。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其他国家由礼部接待。清政府认为“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

    1861年咸丰帝准设“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下辖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海防股、司务厅、清档房、京师同文馆、海关税务司、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等,管理一切涉外事务,因此也称为“洋务内阁”。

    1862年,总理衙门设京师同文馆,招收学生研习外交及夷务课程,培养、储备翻译人才。1866、1868、1870先后三次临时性遣使访问欧洲。1875年,派郭嵩焘为首任驻外公使,1877年在英国伦敦建立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

说明清政府从封建王朝的朝贡外交开始接受近代外交观

【二、从十三行到开埠通商】

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奉上谕:“已有旨传谕杨应琚,令以己意晓谕番商,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押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如此办理,则来浙番船永远禁绝。”在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称为十三行。

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的封闭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上海开埠后,“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按即1845年)棉花客大都折本,则木棉亦不可恃”。

    1843年协定关税前后主要进口货物新旧税率水准:棉花每担税率由24.19%降至5.56%,白洋布由每匹税率29.93降至6.95%,降幅都在70%以上。

    洋棉每百斤需洋三十三元,印度棉亦在三十元内外,而华棉每百斤仅需十二三元,多至十七八元而止。故近年洋船回国,多购中国棉花,压载出口。

开埠通商后,关税降低,西方列强对华倾销商品,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列强低价、大量收购农产品(掠夺原料),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外国资本在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缫丝厂是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设立的怡和纺织局,最初有缫丝车100部,1863年扩充为200部。

    1863年,俄国人在汉口设立顺丰砖茶厂,是中国第一家使用蒸汽机制茶的工厂。1863年,英国资本在上海开设的得利火轮磨坊,是外国人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机器面粉厂。其他如酿酒、制皂、火柴、榨油、卷烟等工厂也相继在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出现。

开埠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厂,使用机器生产,促进了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从天朝上国到师夷长技】

    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给乾隆皇帝一份厚礼:蒸汽机、织布机、地球仪、战舰模型、望远镜、榴弹炮、卡宾枪、秒表……乾隆皇帝颇有大国风范的指着这些礼品笑着对大臣们说:“这些可以给小孩子当玩具。”之后乾隆给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

    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说:“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冯桂芬,1863-1865年在上海避居战乱,写出《校庐抗议》,明确提出了“制洋器”,“采西学”,改革弊政,以求富强的主张。容闳,近代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1860年向太平天国提出:加强武备、创立新式学校、建立善良政府、聘请外国顾问、设置银行等建议。由于太平天国“全不足持”而改投曾国藩。

开埠后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由轻视转而向西方学习

如果没有史料,历史教学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史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支撑的作用。高三历史课尤其要注重以丰富的史料为依托,“多提供些史料,少填鸭些结论”,通过大量材料和细节的展示,让学生在互证、理解、联想的前提下,触摸历史、神入历史、总结历史,进而反思历史。

四、史观的培养——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后来的历史说明,西方的大潮冲击了中国的旧模式……致使中国在毫无准备和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开放。这对中国有不利的一面,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提供了摆脱循环的新途径。从短期上讲,负面作用大于正面效应,而从长期来看,负面作用在不断隐退,正面效应在逐渐生长。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低头思考,抬头走路。只有走进鸦片战争,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只有走出鸦片战争,才能客观评价鸦片战争,形成这一“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与世界的纵横联系。通过史学家茅海建的观点激发学生的讨论,基于史实,全面而深刻的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负面作用和正面效应。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通过对某一历史阶段的相关内容的重新整合和抽象,形成质量更高、结构更强的知识系统。史学的发展是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在认知结构的“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递进过程中螺旋上升的。学生理想的学习状态发自学生内在的思维碰撞。当学生面对史料开始思考“为什么”,对教科书或教师的叙述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的潜在能力开始孕育。但是,要使这颗思想的种子茁壮成长还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克服高中生思维中的片面性、表面性,使他们的思维角度更加全面,思维内容更加深刻,思维方式更加科学,思维策略更趋合理,使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学会真正的理性思辨。

历史学习是一种思想感悟,教学专题是历史感悟的内涵,是历史体验的根基。科学的教学专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教学程序的科学性,教学材料选择的合理性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育”的背景下,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应该通过精选的史料,精心设计的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参考资料:

李惠君:《我思、我行,故我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4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人民教育》2004年第12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