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刘先海工作室 > 正文

“渔鼓道情”用法语唱,适合吗?

发布时间:2017-04-23来源:作者:刘先海阅读量:


                                    “渔鼓道情”用法语唱,适合吗?

                              ——如何提升作文的思辨能力

 

江陵中学   刘先海

 

高考作文备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得思维者得作文天下。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一定是思维活跃、思辨有力、逻辑严谨的佳作。在作文发展等级训练中,思辨能力是制约考生作文向高端发展的瓶颈。在高考作文备考中,思维训练还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在作文模式化训练遇冷的现实情况下,在作文材料越来越关注实事的大背景下,在要大力培养学生核心语文素养的急切呼吁中,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显得尤为迫切。笔者以有关传统文化的材料作文为例,呈现如何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时评材料】

 10月21日晚,原创文化传承类综艺节目《叮咯咙咚呛》第二季安徽站决战夜在央视三套播出.在音乐方面特立独行的尚雯婕与渔鼓道情传承人苗清臣合作了一首《夜之缪斯》,空灵飘渺的唱腔融合渔鼓的清脆打击,声音使人焦躁的内心获得难得的平静与放松。而且,尚雯婕还是用法语唱的。一曲唱罢,主持人立刻称赞,几位嘉宾也大多给予了支持.然而,老歌唱家李谷一对于尚雯婕的外文演绎方式却不买账,她毫不留情地提出质疑:“对于你的演唱,我不喜欢。在我们中国的舞台上,尤其是和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结合的时候,你用外国语言来唱?”请你任选角度,发表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材料分析】

这是一则典型的时评类材料。材料的关键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材料给出了明显的矛盾双方,即尚雯婕与李谷一。双方的观点十分鲜明,且有水火不相容之势。尚雯婕认为,中国传统音乐可以用更鲜活的形式传承与传播,不可固守传统。李谷一认为,传统就是经典,不可用有悖于传统的方式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应该原汁原味,不可不伦不类。

【思维呈现】

这则材料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进行思辨推进。

第一个角度,从尚雯婕的角度来看。渔鼓道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在传承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我们要尝试用更鲜活、更有生命力的方式来传承和发扬,要做到与时俱进,与当代的文化主流合拍,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文化经典历久弥新。创新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时尚和经典有机结合,才能让中华文化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会让文化视野越走越窄。为此,一定要做好结合文章,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用开放的视野和心态来积极应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第二个角度,从李谷一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我们要用独特的民族精神来捍卫,用合乎民族特色的方式来传承,用自信的民族心理来维护,而不能借创新之名,把本身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抹杀或者掩盖,以此来迎合时尚的口味,来取悦世俗的从众心理。这是对优秀传文化的不尊重、不敬畏。有时候,坚守就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传承。用一种所谓的创新方式来展现,可能会出现不伦不类的感觉,遭人诟病。

第三个角度,从双方思辨的角度来看。思辨不等同于中庸之道,更不是折衷主义,而是理性地分析双方的利与弊,两利相权取其大,两害相权取其小。取其所长,发挥优势,弥补短板,克服不足。就这则材料而言,争论的焦点是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两者是矛盾的,但是又是统一的。一方面,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抛弃民族的精华来迎合世界的潮流与时尚,必须固守自己的根须与血脉,把民族的东西做好了,才会做出自己的品味与格调,才会赢得世界的点赞。鲁迅先生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组成的,世界的本质就是多样化,而每个民族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先尊重自己的文化,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获得文化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世界也才称其为世界。坚守自己民族的血脉才是正道。可是,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价值也是多元的。我们可以在坚持民族文化原汁原味的前提下,适当添加一些观众易于接受的元素,让渔鼓道情既有民族风范,也有时尚因子。但是在与世界文化接轨与融合过程中,也不能太标新立异,不能为了赚些噱头,丧失了民族文化的根本。

【提炼策略】

思维发展与提升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作文教学中系统地、分层地进行思维训练,尤其是思辨能力的培养要摆在显著位置。作文发展等级训练一定离不开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提升。笔者从审题与构思的角度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操作办法。

一、立足材料,原点发散。拿到一则作文材料后,可以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或关键信息,不受任何思维时空限制,作原点无限发散。发散其实就是联想或者想像。发散得越丰富,对比性就越强,选择性就越宽,为下一步甄别、取舍就提供了足够空间。以上文材料为例,从材料原点出发,至少可以发散如下角度:①坚守传统文化的根本,②发展文化要与时俱进,③要不断创新文化传承方式,④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⑤创新适可而止,⑥特立独行才有艺术魅力,⑦另眼看世界,⑧合作创造奇迹,⑨新瓶装旧酒未尝不可,⑩艺术可以崇洋,⑾宽容心态看待文艺创新……通过发散思考,居然呈现出如此美妙的角度,摇曳多姿,令人称奇。另看一则相关材料:2017年2月7日,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夺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有网友认为:诗词是心灵与自然借助传统文化的对话型,给中华诗词的传承带来了希望。有网友认为:一部手机在手,哪首唐诗查不到?干吗还要背?请自选角度,发表你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足材料,放开发散,会有以下角度:①学习中华古诗词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②人应该有诗心,③人应该诗意栖居,④新媒体改变学习方式,⑤不能泥古不化学习传统文化,⑥中华古诗词给传承民族文化带来希望,⑦借助新媒体传承新文化……多角度立体式发散会让平面的材料更具有立体感,会产生百家争鸣的艺术效果。

二、反复推敲,确定最佳。在发散过程中,即使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是,最后仍然要九九归一,寻找一个最佳立意角度切入。在发散时,学生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诸多独特的感受,但是要从事物的双方,或者是矛盾的双方来删繁就简,确定最佳切入角度。上述材料中,从主客双方来讲,有尚雯婕和李谷一,她们各持一词,选其中任何一方的观点都可以站稳脚跟。从矛盾双方来讲,选择创新与融合,或者选择坚守与传承也都各有优势。从事物的主客双方再到事物的矛盾双方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通过思维甄别,对于那些旁逸斜出的思维枝丫就可大胆剔除。依据这个标准,上述材料中的“合作”、“特立独行”、“宽容”、“另眼看世界”等就明显不合要求,成为“旁门左道”的观点,如果执意去构思成文,就很容易偏题。武亦姝夺冠一事,有两个观点理应成为最佳角度,一是中华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要入脑入心,才能化为中华文化的精气神;二是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借助数字化系统来传承中华文化。其实,仔细琢磨这两个观点,我们发现前者更多的是从内化精神和提升文化素养的角度来切入,后者更多的是从传承方式更新的角度来切入。

三、正反考量,寻求中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单方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是发展的,联系的,一分为二的。因此,在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正面分析,反面分析,最后,两相结合,寻求最大公倍数,达到中和的饱满状态,进而趋利避害。从哲学上讲,中和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它是事物最佳的良性互动,各种有利的、积极的因素都显现出来,可以推动事物往更高层级的状态发展。上述材料中,尚雯婕的创新与融合是对李谷一的坚守与保持的一种变革与发展。一方面,我们既要守住民族文化的底线,另一方面,还要与世界文化接轨,既要守正,也要出新。只有这样,事物才能健康持续发展。既要坚持,又要创新,这本身就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这才是思辨的合理内核。武亦姝夺冠引发人们对中华古诗词甚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态度与传承方式的冷静思考。偏重哪一方都有失偏颇,只有两者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亦即既要让中华古诗词入脑入心,又可借助数字化系统不断创新古诗词学习传承的方式,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