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刘先海工作室 > 正文

《劝学》课堂实录

发布时间:2017-03-01来源:作者:阅读量:

《劝学》课堂实录

 

马素华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在上课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田地里长野草了该怎么除草呢?

1:洒除草剂。        

2:种上庄稼。

3:用手扯。

4:用火烧。

5:洒石灰。

……

师:看来大家方法很多啊。曾经有一位哲学家对他的弟子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他的弟子跟大家想的也一样,但是最终发现草没有完全除掉,而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刚才这位同学说的:种上庄稼。要想田地里没有杂草就必须种上庄稼。那如果我们的心田里也长上了杂草,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同声道:学习。

师:当然是要学习。在战国末期,荀子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劝学》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屏显)

我们先来一起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屏显)本节课我们具体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理解文中对于学习的意义、态度、作用和方法的论述,希望大家能从中得到启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第二,就是学习本文的写法,即比喻论证,以喻代议、寓议于喻这种方法。

既然要了解荀子正确的学习观,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荀子是如何鼓励我们学习的。(屏显:怎么劝?)我们按文章的段落来分析好不好?从第二段开始。

10:下面由我代表5组来和大家一起研读一下第二段。在本段,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论据来充分论证学习的重要意义。那么它们是怎样和“学”关联起来的呢?在我说我的见解之前,我想请我们组的5个同学将这几个比喻句朗诵一遍。有请5位同学。(55名学生起立,朗读。)谢谢!首先“青出于蓝,冰寒于水”就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它是可以提高的。就好像我们人生来平等,大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但是资质平庸的人只要以不断的努力学习进取,你的成绩一定会提上来。然后再是“輮木为轮,绳木则直,砺金则利”说明经过人工改造,客观事物是可以提高的。人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你的知识才会增长,你们才会懂礼仪,才会是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好的,这就是我们组的见解,请问大家有没有什么更好的见解或者疑问,可以提出来。

师:我注意到很多同学跟他的理解是差不多的。注意一下我们的问题是:它们分别怎样与“学”关联起来的。为了帮助大家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先做点提示,然后你们再讨论。文中叙述“变化”的时候,即5组刚才提到的“提高”、“改造”,文中是有一些重要的词语作提示的,大家注意一下,特别是动词、关联词。

(屏显)由“蓝草 ”到“靛青”是哪个词?(生齐声答:取)

从“水”到“冰”呢?(生齐声答:为)嗯,特别是要经过寒冻,所以我们更要关注这个“寒”的过程。

从“直木”变为“轮”呢?(生齐声答:輮)

怎样使“木”变“直”?(生齐声答:绳)

对,“金”要怎样变得锋利?(生齐声答:砺)

很好,现在你们再来想想,它们分别与学习是怎样关联的?站立交流5分钟!

(生全体起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争相发言,气氛热烈)

……

师:好,停下来,请坐下!我看到刚才有的同学好像豁然开朗了一样,有的同学还在相互争论,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到,四组同学的讨论非常精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同学们讨论效果怎样,能不能谈谈自己的观点?

11:我谈的是“青出于蓝”与学的联系,我们知道靛青是从蓝草里面提炼出来的,是经过不断的提炼提炼再提炼才得到了靛青这种染料。所以说它们与学习的联系就是:我们要不断总结旧知识才能不断产生新观点、新知识。这就是与“学”的联系。

师:嗯,你也得到提升了。(环顾其他学生)还有没有?

12:我认为水受寒而变成冰,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经过一定的磨难才能取得成效,要不断的改变自己才能获得成功。

师:嗯,抓住的是过程。还有吗?

(同时站起来3名学生,其中生13抢先发言,另两人坐下)

13:我觉得文段中选取的几个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经过了一个艰苦的过程后,事物得到了提高,这就好像学习一般,唯有经过努力之后才能有所提高。就拿“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说,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了多日的寒冷后,冰最终才能寒于水,我觉得这正如我们学习一样,学习当中我们只有体会了枯燥,战胜了无聊,学会了从书本中找到乐趣,才能最终成为君子。冰心曾经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她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觉得我们的学习就要像水凝结成冰一样,在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战胜无聊,体会枯燥当中来学会成长,最终成为君子。

(生集体鼓掌)

师:看来刚才的讨论带给他的启示很多,还有吗?

14:我选择的是“金就砺则利”这一个论据。我觉得“金就砺则利”这一句说到了金石制刀剑,谈到了善于用磨刀石去磨,才造就了剑的锋利。这就像我们的学习,而只有不断的学习,用知识来磨砺自己,来逐步完善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愈发锋利。

师:嗯,学习需要磨砺,很好!

15: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比一般人更博学,更为儒雅。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称为“君子”,从一个普通人变成“君子”必须学习,青取之于蓝,重在一个“取”字,可为何青的颜色会比蓝更深呢?这是因为它经历了选材,摘取,碾碎,浸泡,沉淀,过滤这样一个漫长的提取过程。我们知道,冰是水的固体形态,可为何它比水更寒冷呢?这正是因为它在低温下不断凝结,是一个艰难而同样漫长的过程,才造就了寒冰。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学习。古时候,读书人就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可见,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我们不能在学习中无所畏惧的遨游,那结果将是一事无成。再比如,“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想想木材本是笔直的,却能变得像圆规一样圆,其间它经历了长时间的火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尽管都晒干了,可它不会恢复原来的样子,是火烤使它这样的。君子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就算是在那个充满污浊的社会,他们依然在茫茫人海之中挥洒出经过不断长时间刻苦学习所播撒出的恩惠,而我们要想享受这恩惠,就需要什么呢?(生齐声答:学习)谢谢!

(生集体热烈鼓掌)

师:能总结出这么深刻的认识来,真不愧于我们班“文学才子”的称号,非常有见地!

师:可能还有些同学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就不再一一去展示了。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对学习的意义认识更加深刻了。我们不光关注学习的结果,我们还要注重过程。所以给大家总结一下,人要成为君子,要成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就得学习!那在我们了解了学习的意义之后,荀子又是怎么劝我们的呢?要想弄清荀子是怎么劝的,首先我们得理解文中的“物”。

16:下面由我们3组为大家展示对“物”的理解,请大家看着这边黑板。(3组一生朗读“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里的“物”分别指高山和风,我们只有登上高山招手才能让远方的人看得更清楚,只有借助风力呼喊才能让远方的人听得更清楚。(一生朗读“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这里的“物”指车马。(一生朗读“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这里的“物”指“舟楫”。这几句中的“物”都是指一些对自己有利的客观条件,那对于君子来说他的“物”又是什么呢?(3组齐读“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物”当然也是一些对他有利的客观条件,对君子来说有利的客观条件就是学习,因此这里的“物”指的是学习。为了进一步了解“物”的好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我们组续写的借助于“物”的句子。分别是:假木梯者,非能开也,而登绝壁;假牛马者,非力大也,能耕百亩。接下来有请我的组员帮忙补充。3组成员补充:“假铁锤者,非力强也,而碎顽石;假书籍者,非博见也,而通古今。顺流而下,舟非加疾也,而行者快。”)其他组的同学还有更好的吗?也可以补充。

(补充1:假井绳者,非入井底,而取甘泉;假鱼竿者,非入渊池,而得池鱼。)

(补充2:假耕牛者,非能作也,而成良田;假机杼者,非能织也,而成锦缎。)

(补充3:顺风而驶也,速非加大也,而见者快;假斧斤者,非体壮也,而断高木。)

(补充4:我只写了一句:假民心者,非能战也,而定天下。)

……

师:刚才我们所举的“物”实际上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常见的,比如:铁锤,耕牛,斧斤,机杼,鱼竿等。相信通过大家的仿写,大家更加明白了借助外物的好处。这里我特别要表扬的是刚才6组这位同学(即补充4的同学),他说他只写了一句话:假民心者,非能战也,而定天下。要定天下必须得民心,这多么大气啊!虽然只有一句,但绝不比刚才其他同学说的逊色,是不是?通过对“物”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荀子所强调的学习的作用。那他接下来又将怎么劝我们呢?

17:下面我代表第4组为大家展示。前面有三段,第一段的总结语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第二段的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第三段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第四段并没有结语。下面有请我们组的A同学与我共同品析第四段,然后为第四段下结语。(学生朗读,生17展示)(学生:请大家把眼睛闭上,只有闭上眼睛才能尽情地用心去感受荀子的教诲。朗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这里,先从正面设喻,其所以“兴”“生”,全在于“积”;然后又从反面设喻,说明不“积”就不能“至”,不能“成”。(B朗读:“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骐骥”与“驽马”对比,“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学习贵在坚持。(学生朗读:“蚓无爪牙之利,……用心躁也。”)这里将“蚓”与“蟹”对比,说明学习贵在专心。综上,关于本段的小结,我们从小组里抽取了三种方案,分别是这样写的:第一种,“君子学有所获,在于积累;学有所成,在于坚持;学有所思,在于专一”。积累,坚持和专一,三者是并列的关系,这里用排比句作结语。第二种是“君子非一日之功,而有所成,在于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也”。这里主要是体现了积累、坚持、专心的重要性。第三种是“君子非圣人也,唯因积小成大,用心专一而不懈也”。这里提到君子非“圣人”,这是因为联系了第三段中“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需要善假于物,所以非“圣人”。我们组选的这三种结语各有特色,请问大家有没有更好的结语?

(补充1:这里我写了一段“君子非资质厚也,贵乎累于日月,笃于行动,学于至专。“累于日月,笃于行动,学于至专”正好符合本段所强调的学习贵在积累、坚持、专一这三点。)

17:嗯,我也赞同。大家还有更好的吗?

(补充2:我们2组也写了一段。我们组决定集体展示,人多力量大嘛。)(一人板书,小组配合分别齐读本段的三个层次。板书内容由展示同学念出:君子志于学而习不息,积羽为翅翔于空;君子善于学而习以恒,结丝为绳韧无穷;君子乐于学而习之专,熔铁为钢方为坚。)

师:好一个“熔铁为钢方为坚”!二组准备的很充分,他们表现得很自信。不仅展示了朗诵,还当场演示了板书,这个归纳非常精当,也大气。既然板书了,我们就来一起将君子的言行齐读一遍,希望大家能铭记于心。记住,齐读前三段的结语加上二组板书的这一组结语。好,齐——(生分别齐声朗读4个段落的结语。)

师:荀子劝我们要学习,并总结归纳了君子的一些言行来让我们效仿。那么,他劝我们要学什么呢?(屏显:学什么?)

18: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他到底希望我们学些什么呢?我们小组一起讨论后,寻找到荀子要劝我们的内容。从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一句话可以知道,荀子是要我们学习好的品格,反醒自己。第三自然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人要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第四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学习要善于积累,学习是贵在坚持,学习要专一,这就是荀子要我们学的内容。请问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师:说的很细致、详实。本文除了学习的态度方法以外,还提到了我们要修身养性,提到了“积善成德”,三省吾身。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品德。明确了这些,那要想想荀子为什么要劝我们学?(屏显:为什么劝?)

18:嗯,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荀子为什么要劝我们吧!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在了解了荀子的主张后,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劝和他的主张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他之所以劝,是因为他坚持自己的主张。

师:他的什么主张?

18:就是“人性本恶”,他的“性恶论”的主张。他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弥补。他劝我们通过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劝”,是他的根本目的。 

师:对于荀子的学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荀子的思想——性恶论。这个“性本恶”可能大家难于理解。他认为因为人先天“性恶”,决定了我们后天必须要学习。或许大家会认为这种观点有点偏激了,其实我们如果认识到自己天生有些不足,那么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学习。所以,冯友兰说过这么一句话:(屏显:“荀子最著名的是他的性恶学说,这与孟子的性善学说是相反的。表面上看荀子是低估了人,实际上却恰恰相反,他的总论点是,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从这点来说,荀子的性恶论对我们的学习来说应该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一起背诵一下这篇课文,再一次来感受荀子的谆谆教诲。

师:很好,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教学反思】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对于考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关注较多,而对于我国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所涉及的思想性、情感性等相对来说显得较为轻描淡写。《劝学》作为一篇对于中学生的学习极具启发性的传统文章,怎样让他们从切身的体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作用、态度,便显得尤为重要。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在“生本•自主”的健康课堂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精力流失率低,集思广益,积极参与,为本堂课的精彩展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注重了古文的诵读,并在充分地对抗质疑中将对文章的理解推到了一定的深度。在《劝学》的导学案设计上,为了便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我力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段的各个动词来体会学习的艰难,以及通过理解第三段中“物”的作用来感受学习对于人成长的意义。这两点在本课的讨论中给了我很多惊喜。通过对这两点的挖掘,学生对于学习的意义及作用的认识远比单纯的说教要来得深刻的多。

但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碎问题过多,影响了课堂的连贯性,打断了学生的思维,还需要进一步学会相信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用。

2、荀子“性恶论”及劝学观念在高中生读来有一定隔阂,导致学生对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还需要探索研究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荀子观念,并明确我们学习的意义所在——日积月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地善假于“学习”,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学问有修养的君子。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教学呈现中被发现的问题,都将是我下一次努力的方向。

 

(作者系荆州市北门中学语文教师,荆州市刘先海名师工作室成员)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