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刘先海工作室 > 正文

《论语》对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03-01来源:作者:阅读量:

《论语》对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刘金焕

 

摘要:《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著作,主要体现了孔子关于“忠”“恕”“仁”的思想,传达了孔子的政治观和人生观,当然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也有可取之处,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学习精神是值得敬佩的。本文试图从现代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出发,谈一谈《论语》对我们写作修养、写作态度、写作方法上的现实指导意义,但是我们对待传统不能一味接受,我们应该成为自觉创新的写作者。

关键词:《论语》  道德修养  写作态度  写作方法  自觉创新

 


一、现代写作教学中的问题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写作教学”是教师有目的和有规律地启发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生活,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生动、准确、高品质地表达思想感情,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写作能力、写作态度和写作习惯的教学活动。

()从学生方面来说,缺乏兴趣,审题不准,思考不深,随意性强。

如我班两位同学写作的记叙文的片段:

1.小学的时候我家离学校特别远,妈妈工作忙也不会送我去学校,所以我每天都是自己坐校车上学和放学的。我每天都会在五点多就起床去赶公交车。公交车司机有一个是女的,每天早上搭车的时候差不多都是她,她见我每天早上都这么早起床搭车,就跟我一起聊天,时间长了我也与她混得挺熟的了。她对我挺好的每次车上有吃的时候,她都会给我吃。有一件事我印象很深刻,那时我刚刚放学去搭车,上车之后发现是她,便对她笑了一下,之后我便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到了下一站后有一个学生上了车,他从裤子口袋里掬了掬然后脸色一变,他把口袋里的东西拿了出来,然后对司机说:“我卡坏了,能不能下次再给。”我那时就想,这人下次肯定是不会给的,但司机说:“可以。”那是我就想他真是太善良了,那人有可能是故意这样说的,应该不管他的···

2他从小就不讨人喜欢,别的孩子过年都十分活跃地到处找人要压岁钱,只有他站在角落,一声不吭,不被人理睬,别人给他压岁钱,他也一动不动,也不说一句话。八岁时,父母离异,没有人想要他这个包袱,便把他遗弃在爷爷奶奶家里,可是他们年纪非常大了,奶奶还有病,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哪有精力照顾他呢!每个月只有父母寄来的象征性的几百块生活费,他好像比以前更沉闷了。爷爷奶奶没有精力照顾他,便把他送进了一所全托学校,一个月才能回家一趟,在学校里同学们都欺负他,他经常丢一些小玩意儿:笔、橡皮擦、本子等。不吭声,也不追究···

片段一:本文主要通过动作、神态等方法,塑造了一个无助的小乘客,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女司机。但是作者的语言太过口语化,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

片段二:本文主要通过第三人称叙述,塑造了一个怪异的、孤独的、沉闷的孩子,这位作者的写作思路非常好,对现实的生活也有一定的反应,但是文章过于朴实,缺少了对外在形式的重视。

又如我班一位同学写作的关于“为自己而活”的议论文片段:

总被父母教训要好好学习,不然就会没有前途。可总是觉得厌烦或者不听。父母会说,我们都是为你好,是为你的前途着想啊。对啊,我们应该为自己而活。

原来看过一篇故事:一个女孩,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她的父母对她都十分严厉,所以她一直说一不二。她父母想让她学习舞蹈,可她其实想画画,最后天天练舞,自己都很厌恶。后来高中了,她的父母认为理科更有前途,又逼着她去选了不擅长的理科。即使天天看着加减乘除都快吐,女孩不敢反驳。后来大学毕业了,父母认为公务员好考,于是又逼着她考公务员,最后好不容易成为公务员的女孩,父母又强迫她去嫁给一个有钱人,最后在家领着一个孩子的她自说自话,啊,这一生可真是累呢。

对啊,一直按照别人的想法办事,一直按照别人给的路子走,即使不会厌恶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吧?

这位同学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注意到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但是细读的话,读者会有一个感受就是过于口语化(使用“啊”“呢”“吧”过多,还有“都快吐了”的使用),没有说服力。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写作没有概念,没有兴趣,没有深入思考,最终只会导致作文写作分数低,没有成就感,形成一个无限的写作恶循环。

(二)从老师方面来说,作文教学模式单调、死板,不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表达与交流”板块的要求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但近年来,命题者越来越注重材料作文。

2016年高考是一则漫画材料,分为左、右两组。每组都画了两个孩子,根据画面内容,可看出这两组漫画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孩子,左边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父母亲了他一口,第二次考了98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右边一个孩子,他第一次考了55分,他妈妈打了他一巴掌,第二次考了61分,父母亲了他一口。

2015年父亲老陈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止,出于安全顾虑,儿子小陈于是举报了自己的父亲,结合材料内容,写一封信。

这些材料作文的要求大多是“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明确文体”等等,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考生也力求稳当,大多会选择写作议论文。在这样的高考“大棒”的指挥下,老师也为了学生能在议论文写作上达到基本线煞费苦心,总结出来一套的写作模式,如第一段:提出观点,准确鲜明;第二段:详例剖析,叙议结合;第三段:略成排比,形成气势;第四段:正反对比,凸显中心;第五段:辩证分析,立论周全;第六段:联系实际,结尾升华。学生的写作戴上了沉重的镣铐,至多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了。

二、《论语》对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论语》对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

1.写作者要加强自我修养,处理好一定的人事关系,为自己营造和谐的创作环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这里的“弟子”是指“命士” 以上的人物而言。“入”是“入父宫”,“出”是“出己宫”,这句话强调了我们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前应该是自己有修养,要在“孝”“悌”“仁”“爱”“信”方面严格要求自我。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对待妻子、事父母、事君、交朋友,各指一定的人事关系。这句话把“忠”“孝”“信”放在了比学习更重要的位置上。

2.写作者要安贫乐道,不汲汲于富贵,宁静才能致远。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是个有修养的人,即使只有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可是颜回却不改变自己的快乐,这不得不反观我们的现实的创作世界,颜回式的人已经很少了。

(二)《论语》对写作态度的现实意义

1.写作者在写作的时候要保持写作的热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做学问、写文章要保持一份以它为乐的热情,保持一份永不被浇灭的热情,热爱写作,牢记写作不能太过随意化。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功便忘记吃饭,快乐便忘记忧愁,不晓得衰老会要到来。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2.写作者在写作时要不耻下问,反省自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我们保持淡然的写作态度,写作不是丰富你的物质生活的唯一途径、最终目的。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我们在写作时要热爱它,谦虚下问。多向同学老师寻求帮助,让他们指引你在写作的路上越走越远。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保持见贤思齐的上进心,同时也要时刻对自己进行反省,来谋求自己的进步。我们要多阅读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每日从中学习自己未知的。

3.写作者在写作时要认真钻研,坚持不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抬头看,越觉得高;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勤于思考,敢于钻研,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同样的,写作也是一个漫长的、见效很慢的过程。我们在写作时要刚强而有毅力,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击退。“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们不能悬空揣测,不能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对于前面两点,笔者深有感触,我们在面对新型材料作文时,在构思作文之前,最重要的是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辨清构成文本的要素的特定关系,而不能持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同时,我们不能悬空揣测,当下高考作文材料越来越青睐于新闻时事类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关注当下生活,关注社会现实,保持一种新闻人所具有的敏锐感,保有一种思考的深度。

4.写作者在写作时不必强求自我,注重思考。“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比箭,不一定要穿破箭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矩,同样的,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写作就跟射箭一样,我们有的人生来就有作家的天赋,而有的人却要花很大的功夫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我们在写作时也不必强求自我,淡然处之就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学思并重,读书写作的时候不能没有自己的思想,而有了思想,有了思考,我们要投入学习,投入创作。

    (三)《论语》对写作方法的现实意义

1.写作者在注意广泛阅读,积累知识,不凭空捏造,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博学于文”“信而好古”广博地学习古代文献,以相信的态度喜爱古代文化。“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孔子强调了我们不应该有凭空捏造的毛病,我们要广泛地阅读,选择好的加以接受,对传统的文化要持有批判继承的态度,不能不加选择地吸收、消化。这对于当今写作者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我们阅读不能囫囵吞枣,要细细品读。同时孔子还强调我们要到处去看,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要增长自己的见识。现在学生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喜欢拿身边的同学、身边的老师说事,写作的世界打不开。现在中学生都喜欢三毛《撒哈拉的故事》,这是三毛坐在家里凭空想象出来的吗?并不是。这启示我们不仅要多多阅读,我们还要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2.写作者要“文”“质”并重。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孔子认为,朴实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朴实,就未免虚浮。文采和朴实,配合适当,这才是一个君子。 棘子成却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够了,要那些文采干什么?子贡反驳道,你这样就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采,是同等重要的。假若把虎豹和犬羊两类兽皮拔去有文采的毛,那这两类皮革就很少区别了。

孔子是强调“文”“质”并重的。我们在写作时不要太过随意,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文采,目前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类学生,不管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开头就写一段初中时期背的排比句,来增强文章的气势,但是文章却显得十分空洞虚浮。在今后的写作道路上我们要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3.写作者要处理好“美”与“善”的关系。

     “子谓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的孔子在论到韶乐时,认为它美极了,而且好极了。论到武乐,认为它美极了,却不够好。这其中的“美”指声音言,“善”指内容而言。这启示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三、我们要批判地继承《论语》,我们要成为自觉、创新的写作者

但是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发展。读罢《论语》,笔者发现书中是强调最多的是我们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我们要服从君主,我们要孝顺父母,我们要敬爱兄长,我们要阅读古籍,但是却没有给个体的人以足够的重视(毕竟这本书主要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也没有强调个人的创新意识,这是我们在学习时应该注意的。

东汉中期,政治苛严,经学又开始盛行。东汉后期大一统思想、政治开始衰弱,长期受到禁锢的、长期处在压抑的氛围下的文人们,他们的目光逐渐向内聚焦,由此发现了真正的自我,实现了人的自觉,这是文学自觉的前提。 比如慷慨悲凉的“建安风骨”,追求自然的“田园山水诗”还有“古诗十九首”,其中有闺妇游子之思,又对人生短促的思考,文学渐渐变成了表现人的情感的文学。

近代,中国百姓受几千年等级思想、礼教的影响表现出国民劣根性。1918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就是人的文学。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又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这一主张。他指出了两种方法:一从正面展现“理想生活或人间上达到的可能性” ,二是从侧面来写平常人生活或从反面写“非人生活”。在如今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写作者应该以“我手写我心”,明确文学即“人学”,同时我们要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做个好人,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论语译注》,杨伯峻著,中华书局。

2.《人的文学》,夏志清著,福建教育出版集团。

3.《走进课程丛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丛书编委会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4.《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系江陵中学语文教师,荆州市刘先海名师工作室成员)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