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学校概况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长寄语 > 正文

李大春同志在全省校干培训中心高中校长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11来源:办公室作者:阿木阅读量:

坚持教育理想  奉献创造才情  致力办学新路

 

各位同仁,新形势下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处于十分重要的关口,建设“优质型、多样化与有特色”普通高中这一重大课题也摆在我们面前,面对这一历史命题,我们必须选择、必须回答、必须作为。办好一所高中,因素很多,但有一个因素,就是校长在办学中可以起到十分特殊的作用。一个有理想的校长,一个能创新的校长,一个具有才情的校长,对于当今高中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独特的意义。

这个时代也正呼唤着这样的校长。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校长,我有幸代表www.manbet3.net 向各位校长同仁作个汇报,把我们江中人的一些思考和实践与大家分享。

我汇报的题目是:坚持教育理想,奉献创造才情,致力办学新路。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批评指正。

我汇报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要善于把握方向;()、要善于文化引领;()、要善于求变创新。

()、善于把握方向。

办学如航海,方向是前提。这里所说的把握方向应有以下三个含义:办学思想要正确,办学思路要清晰,办学理念要先进。一般来说,我们每所学校都应有于时代、于社会、于人民相符合的办学思想、办学思路与办学理念,同时,办得好的学校还应有自己的特色,还应深深打上这所学校校长的思想烙印,校长应当为学校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起到独特的作用。

当今,在办学思想上,不少学校稳定的有个性的东西还是太少,尤其是千校一面与千篇一律的现象较为严重,我们什么时候克服了千校一面,那多样化、有特色的优质高中的局面就形成了。

1、办学思想要正确。办学是关乎国家、民族千秋万代的大事,是关系到千万个家庭与个人一生幸福的大事。是大事就不能糊涂,正确的办学思想在办学实践中非常重要,其中办学方向是办学思想的试金石。现阶段,高中学校的办学方向被淡化,办学思想被模糊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三少五个趋向

所谓三少,一是两全的少了,全面贯彻方针与学生全面发展说得没以前多了;二是谈教育两为少了,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谈得没以前多了;三是两个作用少了,党员教职工的表率作用与教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少了。三个少了会给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带来问题,虽然目前只是一些苗头,我们也必须引起足够的警觉,我们校长应该自觉地思考这一问题,对党、对民族、对人民负责。

所谓五个趋向,主要是指,一是高中教育办学行为功利化趋向较为突出。当前,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急功近利,刻意追求名校效益,忽略了学生发展这个根本;二是高中教育办学目标的非大众化趋向较为明显。高中学校几乎是举全校之力培育尖子生和特长生,关注的是重点班,忽略的是普通班,所有高中均在精英教育的路上拼杀。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不仅要有精英意识,还要有强烈的草根情怀;三是高中教育办学模式行政化趋向仍然明显。高中学校一方面受行政管理体制的约束,无力去行政化,另一方面深受其染,自觉不自觉地也采用行政化手段来管理学校,办学行政化严重违背了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四是高中教育办学环境边缘化趋向没有改变。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有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撑,现在学前教育又得到重视,唯独高中教育仍然是被遗忘的角落,高中教育的办学环境逐渐边缘化;五是办学权贵化趋向有所表现。优质的教育资源不断集中,一部分特殊阶层占有的比例不断提高,“教育为谁服务”就有了偏差。三少五个趋向,违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违背教育规律,偏离了育人的教育本质。

在高中办学行为功利化、办学目标精英化、办学模式行政化、办学环境边缘化和办学权贵化的今天,高中办学之路越走越窄。

端正办学方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本清源,回归本质。这就是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处理好学生利益、教师利益、学校利益和国家利益四者的关系:一是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本。以学生利益为本,就要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的权力,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着眼于为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奠基。二是努力保障教师的发展权益。教师的利益必须保障,没有教师利益也不能体现和落实学生利益。教师利益有三个侧面:尊重知识与尊重劳动,提高待遇和事业创新,岗位奉献到价值人生。权威不够,尊重不够,发展不够是目前高中学段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教师缺乏事业创新的成就感,幸福指数不够高。没有教师的奋斗就没有教书育人的成就。学校要致力于教师工作和生活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三是兼顾学校发展的利益。学校是保障师生权益的主要平台,有好的学校才有好的教育,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学校发展观,注重学校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学校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最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的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四是维护国家的教育利益。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爱因斯坦曾在《论教育》中明确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

学校工作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与国家发展为其目标和内容,学生利益、教师利益、学校利益和国家利益构成校园四个利益主体,统筹和协调好四个利益主体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与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学生利益是四个利益的核心,是第一位的,学生利益回答“为谁办学”,教师利益回答“靠谁办学”,学校利益回答 “怎么办学”,国家利益回答“办什么学”。四个主体的发展与四个主体的利益是校长办学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句话,正确地办学思想,就是要回归到贯彻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使之落到实处,不成为一句空话。

2、办学思路要清晰。一所高中学校如何办得有腔有板,办学思路很重要。当今高中办学最大问题是“办什么样的高中”还在摸石头过河;当今高中办学最大现实是被高考裹挟;当今高中办学最好出路是课程改革;而高中课程改革最大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至上而下”四个字。作为大国的新一轮教育思潮与运动式的实践,课改的困难(或不利因素)显而易见:第一是学校准备不充分,第二是缺乏支撑的资源,第三是没有形成系统,第四是社会心理接受不够,第五是急功近利。

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第一是指缺乏必要的政策跟进;第二是我们对一些新思维还只是一知半解,如现代教育与后现代教育,合作教育与范畴教育,多元智力理论与创新教育,这些都是中国课改设计者们的智慧来源,其引进的仓促与生硬带来迷惑,致使我们课改的理性行为不多。如后现代主义教育家们的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全面发展、否定中心,否定基础,否定本质,倡导课程活动的不稳定性、非连续性和相对性,课程不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等等。部分的拿来主义忽视了教育基本规律,又如何生根于几千年的中华教育;第三是我们校长也有自身的缺限:(1)功利的理想主义者;(2)缺乏理性实验;(3)科学精神缺失;(4)有唯上唯本的倾向;(5)没有办学自主权;(6)总是为生计忙碌。

当浮躁与焦虑弥满在整个社会的时候,当我们这个时代都在为而动的时候,我们教育人,特别是校长同志们,要冷静下来思考我们的办学思路,要廓清我们的办学思路。一是面对浮躁与功利,做有历史责任的校长,追求真理,淡薄名利,舍生取义;二是面对思潮与繁杂,做有思想的校长,善于思考,号准脉搏,理性作为;三是面对改革与实践,做有创新的校长,研究国情,学习“纲要”,勇于担当,结合校情,定好位,绘好图,循序渐进,积累而成。

3、办学理念要先进。提炼办学理念是我们校长的基本功,办学理念不是口号与标签,要常用常新,办学理念的先进性不在一味求新而在实践引领。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一是要站在哲学的起点上。每一门科学都是以哲学开始的,从哲学出发是追求真理的开始,哲学总是要弄清经验的普遍意义与价值,站在哲学的起点上,我们就会对别人的依赖会更少。所以,办学理念的诞生都是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这样的办学理念才有深度、厚度与广度,才可延续传世。

二是要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与文化的传递,是培养人并以此促进人的发展,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其最核心的是促进人的发展。

所以,我们的办学理念一定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为其基本内涵,要在办学中注重认识人的价值,珍惜人的价值,发掘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价值,完善人的价值;引导在育人中坚持以育人教育为根本目的,以成才教育为基本内容;引导学校坚持师生共同进步,学校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是要注重办学功能导向。先进的办学理念,应该是促进人发展的理念,应该是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应该是提高质量的理念,应该是提升素质的理念,应该是引导创新的理念。

四是坚守草根理想。当前,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一路前行,我们必须呼唤着教育的崇高与神圣,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承载着教育的热忱与忠心,担负着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在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提出了“新课程、新教育、新江中”的口号,确立了“大教育观”,即学校教育应该是“崇尚有远大理想的教育、推崇有科学精神的教育、倡导有人文情怀的教育、致力有创新能力的教育、达成有幸福追求的教育”。

幸福的教育首先是把尊重人做前提,其次是把发展人做目的。作为校长提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幸福指数是幸福教育的重要表象特征。有幸福的教育才可聚集办学人气,从这个意义上讲,校长作为管理者,就是做人气场的工作,营造一个强势的人气场应是校长工作的着力点,要提升教师幸福指数,最根本的是尊重知识分子的劳动与给老师创业提供平台。教师幸福的源泉,就是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要善于文化引领

1,重视文化影响力  校长在开展和推动学校的工作时,必须具备技术、人群、教育、符号与文化五种领导力,这五种领导力由低到高排列,就构成了领导力阶层,而卓越的学校必须提升符号与文化的影响力。所谓符号力是指学校领导者对标志学校符号所象征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和提升能力,有人将它称为象征性的意义管理,摸得着的象征性符号,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领导者要有意识地寻找资源,提升并创造新的象征性的符号。所谓文化力是指学校领导者能阐明学校成员共同承认的价值观念、信念及办学宗旨、激励部属共同维护和创造校园文化的能力。一个卓越的学校领导者要能阐明并影响学校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挖掘学校沿革中的经典故事,塑造校园文化。

一位领导者如果不对校园文化有所鉴赏、期望及运作时,也就失去了领导的影响力和权威。美国赛吉范内在《卓越的学校领导者》一书中提出了领导者的10P模式:必备的技术prerequisities)、洞察力perspective)、原则(principles)、行动纲领platform)、行动策略politics)、目的、意图purposing)、实施计划planning坚持性persisting)、人们的支持peopling)、忠诚patriotism)。

2校园文化的再建设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教育资源,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江陵中学创办以来,十分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吸纳先进的文化思想,着力构建校园文化新体系,“求真、唯美、至善、育人”成为“文曲江中”文化的理想。

第一,突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我们传承了“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新课程、新教育、新江中”办学思路,制定了建“现代化、示范性、有特色”的办学目标与“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的人才培养目标,采用了“以质量立校、以创新活校、以科研兴校、以特色强校”的办学策略,培育和彰显了“校园文化启智育人”的办学特色。

与此同时,我们还搭建了“德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的数字校园“芯文化”管理平台;探索了“雅文化”、“格文化”、“毅文化”、“孝文化”、“省文化”的育人新模式。

第二,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为了优化办学氛围,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师生理想人格,深化校园文化启智育人功能,我们在校园修建了“三园”(圣哲园、尚智园、尊师园)、“俩墙”(劝学墙、文化墙)、“五个走廊”(校园文化走廊、师德走廊、课改走廊、党建走廊、廉洁教育走廊)、以及户外校标、校训、文曲江中牌坊和孙叔敖桥等。我们做到了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能启智,学校的一砖一瓦都能育人。

第三,把握文化建设的重点。一是针对干部懒散软现象,坚持组织干部封闭式集训,开展优秀的团队打造,提高执行力;二是针对教师职业倦怠与结构疲软,开展“向善、求进、有为”的师风建设。

第四,推进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融合。一是克服结构疲软,整合教育资源,组建“三大”中心,重新设计管理模式,创设新文化,以文化引领人,以制度约束人,以文化激励人,以制度评价人,把制度建设内化为一种文化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绩效和管理水平;二是扎实开展“四评”活动,对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和中层以上干部实行绩效考核管理,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兑现。通过“社区评学校、社会评党委、教师评干部、学生评老师”来推进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确保制度与文化活力。三是建立激励奖惩机制,营造人心思进、见贤思齐的好风气。学校对有突出贡献并为学校争得荣誉的优秀团队和个人实行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进取精神。

(三)、要善于求变创新。

江陵中学和许多学校一样正全面推进学校办学思想现代化、办学条件标准化、办学行为规范化、办学特色个性化建设的任务。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要实现江陵中学跨越式发展目标,就是要办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办大众教育的学校,办优质教育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探索教育家办学之路,创新管理是当前实现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1聚合力,整合资源,实行管理机构创新

课程改革启动之初,我校就把突破点选在如何提高课程改革执行力这个关节点上。为了有效提高课程改革执行力,我校整合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处室,借助现代化信息平台,组建了学校科教中心;整合政教处、保卫处、团委、心理咨询室等相关处室,组建了学校德育中心;整合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绩效办公室、网络中心、后勤处、工会办公室等相关处室,组建了行政服务中心。三大中心的建立不仅充分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综合管理的运行能力,也提高了课程改革的研究能力与执行能力。

第一,科教中心争做课改操盘手。学校科教中心是学校教学与科研的神经中枢。在新课程背景下,科教中心提出了“芯文化,新视界”的建设主题,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教学秩序调控平台、课堂教学设计平台、教学检测评价平台、教师成长考核平台、学生学籍管理平台”等五个信息化平台,加快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化、信息化的建设步伐,涌现了电子备课、教师博客、教师论坛、杏坛空间等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科研的新形式。课程改革的项目研究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第二,德育中心突破育人新瓶颈。德育中心搭建了家校联系信息化平台,校园绿色电子网监平台,校园周边警、校、社区三联平台,学生德育评价信息化平台等“四个信息化平台”;建立了“五好十优”班级评价制度,“四级三组”常规值日制度,家校夜巡德育教育开放制度,全员管理、无缝隙化跟踪管理制度等四项常规管理制度;拓展了有序放学,课间跑操,每日“十省”,“自主·发展性”德育模式研究等“四项德育实践”。组建德育中心以来,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校园日常管理在“严谨和有序”上有了新突破,德育绩效在“务实和有效”上有了新发展。

第三,校务中心打造发展新引擎。学校校务服务中心的服务和协调功能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关键。校长推进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需要校务服务中心去认真落实。校务服务中心除了在校长和教师团队之间架起勾通的桥梁外,还负责校长课程执行力研究的信息整合和反馈,会同其他中心及时调整校长课程执行的策略、方向、程度、范围,编制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行动规划和实施纲要。

2搭平台,突出重点,做好教学制度创新

课程改革的内容丰富而纷繁,要想课程改革取得实效,必须借助一定的实施平台和活动载体。学校引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都要有实体支撑。

第一,有效开展主题教研,建设新型教研制度。

一是推行主题教研。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要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有效教学,必须生成“以问题为中心”的有效课堂,必须预设“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探究。2010年,我校结合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各学科组推行了“主题教研”活动,并建立了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型教研制度。

二是深入开展以问题入手的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是对“以问题设计为主题的有效教研”的具体化,其核心是“问题”。我们从课堂教学的六个研究领域(即内容与节奏、主体与角色、程序与细节、方法与手段、组织与形式、知识与能力)入手,进行分析梳理,顺理成章地得到了五个方面的问题:为什么采用这个问题进行教学研究(研究主题的选择)?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研究形式的选择)?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操作方式的选择)?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反思(反思形式的选择)?为什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教学检查与评价(评价方式的选择)?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逐渐有了成形的模式。一次“主题教研”活动主要包括如下十个程序:征集问题,确立主题,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二次设计,形成意见,撰写案例。

是形成新型教研流程。在实践中,围绕有效教学与主题教研,我们制定了《江陵中学教师教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江陵中学学科集体备课制度》《江陵中学教纪堂堂查制度》《江陵中学学情每月一查制度》《江陵中学推门听课跟踪制》《学校党委成员教研示范引领制度》《江陵中学教师教学自我评价与反思制度》《江陵中学学生评教师、教师评领导、社区评学校的“三评”制度》。对于集体备课,我们要求以“学情分析——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为基本流程,并要求以电子文稿形式上传教学设计。对教研活动,我们把校本教研制度建设作为目标,探索建立了以“等级积分”“捆绑管理”为基本形式的教研活动评价制度。

第二,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教育教学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过去的经验表明,学校变革,最大的动力来自教师,而最大的阻力往往也来自于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新课程实验的成败。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更高。

一是为了凸现教师发展新主题,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行“方阵晋级”制度。我校把教师分为:“成长方阵”、“创业方阵”、“建功方阵”、“立业方阵”四个方阵,依次实行晋级制度,“方阵晋级”让年青人成长,中年人创业,老年人成名,老中青各有所求,各有所为,各有所获,各有所乐。

二是为了提高教师课程改革的执行力,我校以“千日破关”强师行动为抓手,通过校本研修和校本培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坚持“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成长之路,积极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三是强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教育教学(管理)叙事、教育教学(管理)反思、教育教学(管理)案例、课堂观察报告等。测试主要是师生同考及业务能力综合考试。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