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告:
 

名师工作室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名师工作室 > 刘先海工作室 > 正文

眼前直下三千字,滤起狂沙一点魂

发布时间:2017-03-01来源:作者:阅读量:

眼前直下三千字,滤起狂沙一点魂

 

黄   灿

   

摘要:写作之前先要进行大量阅读,博约相济,才能推陈出新,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延展。在作文教学中有一个隐性任务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关键词:杂读   博取   相通

 


什么是作文?作文从说话开始,先会说话,再会作文。牙牙学语时,跟着父母听声音,辩口型。一点一滴地汇集,从会发音到成词成句。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思考,是不是就懂得如何组织思想与语言来作文?不尽然。作文亦是说话,也不尽是说话。不是么?平时眼见学生课下交流口若悬河,一到作文课上便抓耳挠腮,与其说是囿于题目的限定,不如说是只会闲谈而不懂作文。

汉语词典中对于“作文”一词的解释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明白为什么很多学生会闲谈而不会作文了。除了必要的真情实感,作文还需要思想考虑与语言组织上的和谐和统一。从谋篇布局到下笔成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需要不断从生活中收集各种点滴的感受,还需要有读破万卷书的积淀,才能学会作文的方法。

一、从去粗取精到披沙拣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呤。”意思是读得多了,熟了,就能增强语感,逐步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诗歌的语言规律,从而自己也就会写诗了。诗歌如此,作文当然也不例外,博览阅读对提高写作能力无疑有着极大的裨益。基于这个观点,我们提倡让学生多读多写,以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实际上平时学生似乎也读了不少,每学期周记、作文也坚持在写,可为什么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仍旧是干瘪空洞,无形无神?这表明,他们读的书大多是快餐式的,随手拣来,趣味和故事情节是他们阅读的重点,所以读过即忘,对写作的帮助微乎其微,这样的阅读显然有悖于博览助写的宗旨。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说:“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读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简单在哪?在于好读书,应是读好书。鲁迅先生还在《给颜黎民的信》说:“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谓博览,应是博采众长。

作为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引导。对于高中生来说,阅读时间是非常宝贵且有限的,从课堂阅读到课外阅读,都应该做到高效阅读。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例子。”我们的教材内容涉猎很广,从现代文到文言文,从诗歌到戏剧,品类齐全,篇幅也比较大。因此,对学生的指导阅读教师完全可以选择新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作品,对阅读的内容作一个大致的规划。

对于《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谈美》《三国演义》《堂吉诃德》这几部教材推荐作品,从新学期开始,教师就应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阅读。如每周阅读课读哪一本,假期读哪一本。

读完这些规定书目,再可根据这些书目内容相关的进行选择,如四大名著,若是在平时的空余时间对整本进行阅读,可以采取提纲携领的方法来读,拿到一本书,先看书的标题和副标题、作者和出版者、编者的话和关于作者的说明;然后,浏览目录,阅读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最后,以跳读的方式大体翻阅全书,并注意出现在章节始末的小标题。这样,就能基本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值得花时间去读。

二、从不求甚解到咬文嚼字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阅读书籍的习惯,并不是什么难能的事儿,只是能够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而已。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培养这些阅读习惯,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和摘录。如果读一本书仅仅只是为了好看,看不懂就跳过去,读完也不思考,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态度是不行的。

要想培养学生有效地将阅读与写作联系在起,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在消化理解上需多下功夫。读一本书,要注意文章的大意和梗概。这本书谈了什么问题,说了什么事情?写作目的是什么?写给谁看的?文章里说了几层意思?前前后后的几层意思是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书,既可以锻炼思路,又能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要培养及时解决问题的阅读习惯。

一本好的书,一篇好的文章。总有那么些语言让人久久回味,比如那些能够引起共鸣的语句,发人深省的语句,或者内涵丰富的语句,遇到这些句子,应该及时地抓捕,不能轻易放过。应该像一个收藏家把玩心爱的艺术品一样反复咀嚼,去体会内中的趣味,在咀嚼的过程中,就会渐渐清晰这些句子的魅力所在。明确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学习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从而内化自己的文学素养,提高写作水平。

三、从才短思涩到一触即发

理解了文字,不积累也是不行的,读书不注重积累写作材料,没有在吸取思想、知识的营养上下功夫。读书不注重与习作相结合,没有在练笔上下功夫。理解了语言内容,想要能写就有东西可写,没有语言的吸收也是不行的。所以还需要加强背诵。平时有些好句好段要注意背诵,慢慢消化和吸收。有积累才能信手拣来。

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有这样的困惑,面对一个作文题,能审题立意,可是写起来就没话说,记叙文不会讲故事,议论文又不会讲道理。讲出来的故事往往似流水帐,呆板地记录事件,关于人物的刻画只能用简单的形容词来介绍,对于心理描写也只能直白地表述,如恐惧、欢喜、难受之类的词语,真正能够深入刻画的语言非常少,笔下的人物既没有鲜明的个性,也没有丰满的形象。写议论文时常常论据不足,心里明白道理,却搜刮不出强大的论据来作为支撑。所以在作文课常常会有一写作文就开始翻书找例文的现象存在。偶然翻到一两篇题材相似的文章,大概可以套作出几个句子。但是这种套作作出的文章与平时积累融汇而触发的文章是完全不能等同的,就仿佛是写字作画,描红临摹而来的,总是少了些生气。只有把平时读书积累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感悟融合在一起组合起来的文字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作者系江陵中学语文教师,团委书记,荆州市刘先海名师工作室成员)


 
版权所有:www.manbet3.net ,鄂ICP备17029726号-1 技术支持:荆州新闻网
地址:manbetx口碑优秀,邮编:434020,电话:manbetx口碑优秀 ,QQ:137308262,289503636
鄂公网安备 42100302000066号